你的位置:炒股杠杆公司-买股票杠杆怎么操作 > 买股票杠杆怎么操作 >

合资,冬天的秘密|答“卷”2023 ①

  • 发布日期:2024-01-29 06:22    点击次数:91
  • 【开栏语】“卷”,是当下汽车产业最好的注解。从“掀桌式”的价格战到极度分化的市场走势,中国汽车产业挑战重重。今年市场在一片憧憬中超乎想象地“低开”,又经历了前所未有的“内卷”,在政策呵护下艰难“回暖”。即日起,南方+推出“答‘卷’2023”年终总结报道,回顾汽车产业面对全新挑战与机遇,亮出新答卷。

    又到年终,新一轮降价潮揭开遮羞布,车企即将交出年终销量答卷。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已常居50%以上,合资份额部分被蚕食,价格战催化下,自主与合资正在争夺市场定价权。

    大众、丰田、本田......曾经在中国市场叱咤风云的大佬,还能春风得意吗?

    合资车企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,很长时间内都是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代表,见证了中国汽车在传统赛道的起步与追赶。随着电动化、智能化的转型加速,整个行业迎来变化的喜悦和变革的阵痛,对任何一家车企来说,接下来都是漫长的冬天。

    拥有燃油车大市的合资车企没那么容易倒下。与造车新势力的冬天不同,合资车企多了一个秘密:几十年的耕耘来到了新的转折点,合资模式需要进一步接轨中国市场,谁能更快把握这个秘密找到答案,谁就有后发制人的可能。

    前所未有

    乘联会数据显示,今年1-11月,自主品牌零售销量占整体市场的51.7%,销量同比增长15.5%,豪华品牌和主流合资品牌分别占比13.8%和34.5%,销量同比增长8.9%和-8.2%。

    再进一步看,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62.1%;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0.9%;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只有区区6.6%。合资品牌电动化进程缓慢,随着比亚迪打头的新能源车品牌开启了规模征途,合资品牌在电动化领域的颓势蔓延:曾经的燃油车阵地也在失去。

    11月乘用车批发销量超2万的车型共26个,前5名都是新能源车品牌,轩逸夺得第6,速腾第8,朗逸第10,这三者的前前后后被自主品牌包围,CR-V名次居中,锋兰达、凯美瑞、帕萨特垫后。

    当比亚迪海鸥、秦取代曾经的轩逸、凯美瑞成为轿车的主销,甚至把卡罗拉挤出会议桌,当哈佛H6不是唯一能抗衡合资的自主SUV,或许合资企业也没有想到电动化领域的“慢半拍”带来这样的后果,多个销量顶梁柱正在坍塌。

    回望中国新能源汽车“元年”2021年,在整体不利因素较多的大环境下,合资车企徘徊在同比增长正负线上,新能源汽车被公认为中国市场的发展大势,但电动化进程并不是拖累合资企业的主要因素。2022年,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49.9%挤压合资空间,新能源汽车市场一路往上,部分合资车企开尝试电动化反攻。2023年1-11月,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达到830.4万辆,同比增长36.7%,占汽车整体销量的30.8%。

    年年吃苦,年年不同。在大众ID.系列的门店里,如今可以见到车型与某新能源品牌竞品的配置价格对照表。这种失去品牌溢价的落差感,是今年合资受挫的主旋律。

    降价,无疑是面对市场竞争的一种调节手段。上汽大众ID.3车型3.7万大幅优惠后一度热卖,ID.4X和ID.6X随后降价,一汽-大众也随其步伐降价,2024款ID.6 CROZZ降价4.5万元。别克E5新车定价20.89万元起,凯迪拉克Lyriq锐歌全系下调6万元......一部分以价格强行催熟市场,一部分则越来越跟不上节奏,去年几个合资品牌的纯电重磅产品正在失去声音。

    一个“卷”字,对消费者来说,感受很明显的是,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规模化阶段后,新车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香。而对合资与自主来说,“价格战”的是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格局,定价权、定价标杆在不断易主。

    “合资”在变

    合资,是一种快速低成本进入新市场的有效方式。合资的一种普遍形式是大型跨国公司和经营地所在国的企业合作,从而能更容易地渗透进入该国的市场。百度词条这样说道。

    这样的“合资”需要改变。

    中国车市已经不是曾经的传统市场,本土产业、本土品牌日益强大,技术迭代、产品日新月异。对合资企业来说,曾经导入一款车型就能卖几年赚个肚饱的日子已一去不返。

    中国市场正在挤压合作模式简单、决策程序冗长、高价策略盈利的合资企业,除了改变定价,合资企业需要思考如何快速对行业市场变化作出反应,如何通过技术更新、产业链布局优化成本控制,如何让合资双方更有效赋能自身。

    广汽丰田说,深度融合股东双方的优势资源,从过往单向输出“拿来主义”的合资1.0时代,迭代到双向赋能“融合共创”的合资2.0时代。

    广汽本田说,准备在明年上半年推出e:NP2极湃 2,这是“脱离了广汽本田燃油车印记的一款全新产品”。

    一汽大众说,要推进“油电共进”,纯电、插电混动和燃油多路线布局。

    上汽大众说,ID.3的月交付已经持续破万,未来,合资的中方角色会加大技术比重。

    ……

    在战略层面上,跨国车企正在强化对中国市场的关注,并与其他市场区分开来,供应链体系更加追求“本土化”,也更重视中国本土的技术创新力量。

    宝马新建了整车工厂、电池工厂,还把中国车型的全流程研发和智能网联软件开发都放在中国。

    奔驰除了在华建成除德国以外最全面的研发体系,还在新车上市之际公开喊话,招募中国本土开发“人才”。

    今年,跨国车企和中国汽车品牌的合作更加频繁紧密,丰田与比亚迪、大众与小鹏、奥迪与上汽,等等。这当中,又不乏跨国车企与中国智能网联领域的佼佼者牵手,如广汽丰田、丰田中国与小马智行。一定程度上,合资企业正在向本土市场借势并学习,可以预见,未来合资车型的本土含量会持续上升。

    造车从来都是马拉松。放下高姿态,务实是第一步,走过荆棘路,深耕才能长久。

    对合资企业来说,在中国市场数十年博得的消费者信任、品牌口碑还在,体制机制的限制、守成的作风或许也在,难得的是从认知到策略到执行的真正转变,一旦摸索通了全新模式,跳出曾经的思维圈,有了关键的引领性产品,没准就能打个漂亮的“翻身仗”。

    这是独属于合资的冬天的秘密。

    【采写】南方+记者 魏泓泉

    【统筹】郭小戈 邵玉梅





    Powered by 炒股杠杆公司-买股票杠杆怎么操作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    Copyright 站群 © 2014-2024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